Marbot Fritsch - 马波·费希

自从他来到中国参加这次艺术家驻
地计划后,马波· 费希的艺术就在不
断前进,但他却是通过「向后看」
做到这一点的。和费希所有的作品
一样,他最近这批油画与素描也有
很强的概念性。费希作品的概念决
定了其形式,而虽然他研究的是约
十年前的概念,但却为其赋予了新
媒体的形式。在谈到此次创作时,
费希说希望能够从一个「安全」的
地点出发――一个他无亲无故、言语
不通的国度。
费希先前就注意到了盗版在中国的
盛行,因此曾经自行「盗印」自己
的作品:将他的木纹与圆珠笔作品
印制在大尺寸的画布上,然后再在
这一数字版本上重复作画,让这些
复制品重新变得「原创」。由于身
处自己不熟悉的语境当中,费希打
算在这次的作品中再次重复这一做
法。
当费希发现中国很多画家都把画布
当作他们的首要媒介之后,便决定
以此为他本次创作的出发点。他也
另外创作了一系列使用小尺寸画布
的作品,画的几何形态以及中性背
景上的门状结构都与大画布作品类
似。他对「门」这一母题的使用让
人想起了数学原理――尤其是黄金定
律 ― ― 的普适性本质 。 由于每一种
文化都对数学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贡
献,几何与代数便有了超越语言壁
垒的特殊力量。
「门」的母题也涉及开放与封闭空
间的问题。费希看到门与窗在生活
中无处不在,便尝试用作品研究这
些「关卡」如何打开空间,又如何
为空间设限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在
过去的作品里这些门的存在是为了
「打开扁平表面上的空间」。在这
次的中国之行中,这一类的主题对
于费希有了个人化的意义――他的父亲在他来中国驻站之后不久
就去世了。
于是,费希制作了五幅新画(仍在进行中),先前作品里形象
鲜明的门被氛围化的白色颜料「溶解」,与背景融为一体,几
乎难以辨识。对费希而言,这凸显了死亡的空洞以及生命的逝
去的方式。这些作品令他得以反思父亲的一生,但同时也指向
了他艺术创作的未来。

fritsch.jpg